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有哪些
篇1
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施工前準備:確保所有設備完好無損,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
2. 支護設計:根據地質條件和工程需求,制定合理的支護方案。
3. 施工過程:嚴格執(zhí)行操作程序,遵守安全規(guī)定。
4. 監(jiān)測與維護:定期對支護結構進行監(jiān)測,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5. 應急預案:制定并演練應對突發(fā)狀況的應急措施。
篇2
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設計與規(guī)劃:確保支護設計符合工程地質條件,合理選擇支護類型,如錨桿、噴射混凝土、鋼拱架等。
2. 施工準備:進行現(xiàn)場調查,了解地質、水文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配備必要的安全設備。
3. 支護材料檢查:對支護材料進行質量檢驗,確保其性能達標,如錨索的抗拉強度、混凝土的強度等。
4. 施工操作:嚴格按照施工流程進行,如錨桿的鉆孔、注漿、安裝,噴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噴射工藝等。
5. 監(jiān)測與維護:定期對支護結構進行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異常,如位移、變形等。
6. 安全管理:執(zhí)行安全規(guī)程,包括個人防護、作業(yè)許可、應急響應等。
篇3
砌碹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砌碹支護,作為地下工程中常見的安全措施,涉及多種技術和操作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砌碹材料的選擇與檢驗:選用質量可靠、耐久性強的磚石或混凝土構件,確保其無裂縫、無破損。
2. 支護設計:依據地質條件、工程規(guī)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支護設計,包括支護類型、尺寸、排列方式等。
3. 施工準備:清理工作面,確保無雜物,準備好必要的工具和設備。
4. 砌碹施工: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精確砌筑,保證接縫嚴密,防止?jié)B水或崩塌。
5. 安全監(jiān)控:定期檢查支護的穩(wěn)定性和完整性,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異常情況。
6. 質量驗收:完成砌碹后,進行質量驗收,確保達到設計標準和安全要求。
篇4
錨噴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錨噴支護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隧道、邊坡和地下工程的安全防護措施,它通過錨桿固定巖土體,結合噴射混凝土形成整體支護結構,有效防止圍巖變形。以下是錨噴支護安全技術的主要操作步驟:
1. 現(xiàn)場勘查與設計:充分了解地質條件,制定科學的支護方案。
2. 錨桿制作與安裝:選用合適材質的錨桿,確保長度、直徑及錨固深度符合設計要求。
3. 鉆孔作業(yè):精確鉆孔,保證錨桿位置和角度準確。
4. 注漿或注水泥砂漿:確保錨固材料充滿鉆孔,形成牢固的錨固力。
5. 噴射混凝土:均勻、連續(xù)地噴射混凝土,形成密實的支護層。
6. 安全監(jiān)測:定期檢查支護效果,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異常。
篇5
錨索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錨索支護作為礦山、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重要安全措施,其操作規(guī)程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設計與規(guī)劃:根據地質條件和工程需求,合理設計錨索類型、規(guī)格、長度及預應力等參數(shù)。
2. 施工準備:檢查設備完好性,準備足夠的材料,制定安全施工方案。
3. 孔位定位:精確測量并標記孔位,確保錨索安裝位置準確無誤。
4. 鉆孔作業(yè):選用合適的鉆機進行鉆孔,控制鉆孔深度、角度和質量。
5. 清孔與注漿:清除鉆孔內雜物,進行注漿,確保錨索與圍巖有效結合。
6. 錨索安裝:將錨索放入孔內,施加預應力,確保錨固效果。
7. 檢測與驗收:對錨索的張拉力、注漿質量等進行檢測,滿足標準后方可驗收。
8. 維護與監(jiān)測:定期檢查錨索狀態(tài),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篇6
錨桿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一、材料準備
1. 確保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錨桿、錨固劑、墊板、螺母等材料。
2. 檢查錨桿無彎曲、裂紋,錨固劑無受潮、結塊。
二、施工前檢查
1. 了解工作面地質條件,確保施工方案的適用性。
2. 檢查機械設備性能,確保其正常運行。
三、鉆孔作業(yè)
1. 根據設計角度和深度進行鉆孔,保持孔壁平直。
2. 鉆孔過程中,注意觀察孔內情況,防止坍塌。
四、注漿固錨
1. 清理鉆孔內雜物,保持孔壁干凈。
2. 按規(guī)定比例配制錨固劑,快速注入孔內。
五、安裝錨桿
1. 將錨桿插入孔內,確保錨桿與孔壁間隙均勻。
2. 安裝墊板和螺母,緊固至設計扭矩。
六、質量檢查
1. 檢查錨桿安裝位置、角度、長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 測試錨桿預應力,確認達到規(guī)定值。
七、封閉處理
1. 對鉆孔周圍進行封閉,防止松散物質掉落。
2. 做好標記,注明錨桿類型、規(guī)格、安裝日期等信息。
篇7
基坑支護安全技術操作步驟
1. 地質勘查與設計:全面了解施工現(xiàn)場的地質條件,制定合理的支護方案。
2. 支護結構施工:包括擋土墻、錨桿、支撐梁等的安裝,確保結構穩(wěn)定。
3. 監(jiān)測與調整:實時監(jiān)測基坑周邊變形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4. 防排水措施:設置排水系統(tǒng),防止地下水涌入影響基坑穩(wěn)定性。
5. 安全防護:設置警示標志,配備安全防護設施,如安全網、護欄等。
6. 應急預案:制定應對突發(fā)情況的預案,如滲水、坍塌等。
支護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范文
(1)施工期間,現(xiàn)場負責人應會同有關人員對各部位支護定期檢查;不良地質地段,安全員隨時檢查。當發(fā)現(xiàn)支護變形或損壞時,應立即修整加固。
(2)拱架拱腳必須安裝在實地上,懸空的必須將拱腳墊實,并用鎖腳錨桿固定拱腳。
(3)洞內水平坑道與輔助坑道連接處,應加強支護或及早進行永久襯砌。
(4)當發(fā)現(xiàn)已噴錨區(qū)段的圍巖,有較大變形或錨桿失效時,應立即會同技術人員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5)噴射混凝土尚未達到一定強度即趨失穩(wěn)的圍巖,噴錨后變形量超過設計允許值以及發(fā)生突變的圍巖,應用鋼架支撐進行支護。
(6)對開挖后自穩(wěn)程度很差的圍巖采用超前錨桿和掛網噴混凝土的辦法臨時支護。
(7)施工中需要短期停工,應將支護直抵工作面。
(8)應把噴層的異常裂縫作為主要安全檢查內容之一。經常進行觀察與檢查,并作為施工危險信號引起警惕,尤其是全斷面開挖的拱圈,拱頂部分不得因高、難而省略檢查。
(9)噴射混凝土時,工作面應加強通風,作業(yè)人員必須個人防護,噴射手應佩戴防護面罩、防水披肩、防護眼鏡、防護口罩、乳膠手套。
(10)向錨桿孔壓注砂漿,壓力應不大于0.2升mpa,注漿管噴咀,嚴禁對人放置。在未打開風閥前不得搬動或關啟封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