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減值管理制度是對企業(yè)資產價值可能下降進行評估和管理的一系列規(guī)則與程序。它旨在確保企業(yè)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及時反映資產的真實狀況,防止資產過度高估,降低潛在損失。
包括哪些方面
1. 減值識別:確定哪些資產可能已經或即將發(fā)生減值,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等。
2. 減值測試:定期或在特定事件發(fā)生時進行資產價值評估,比較其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
3. 減值計量:估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可能涉及市場價值、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方法。
4. 減值記錄與報告:記錄減值損失,將相關信息體現在財務報表中,并對外披露。
5. 減值恢復:對于已減值資產,當其價值回升時,應有相應的恢復機制。
6. 內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內控體系,確保減值管理的合規(guī)性和有效性。
重要性
1. 財務穩(wěn)?。簻p值管理制度有助于企業(yè)及時識別和處理潛在風險,保持財務報表的穩(wěn)健。
2. 決策依據:為管理層提供準確的資產價值信息,支持決策制定。
3. 合規(guī)性:遵守會計準則和相關法規(guī),避免誤導投資者和監(jiān)管機構。
4. 透明度:提高企業(yè)的財務透明度,增強市場信心。
5. 風險管理:幫助企業(yè)識別和管理資產風險,預防和減少損失。
方案
1. 制度建設:制定詳細的減值管理政策和流程,明確職責分工,確保全員理解和執(zhí)行。
2. 專業(yè)評估:引入專業(yè)評估機構或內部專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資產價值評估。
3. 信息系統(tǒng):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自動化減值管理系統(tǒng),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4. 培訓教育:定期培訓員工,提升其對減值管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5. 審計監(jiān)督:強化內部審計,確保減值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6. 持續(xù)改進:根據市場變化和企業(yè)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和完善減值管理制度。
減值管理制度的實施需要結合企業(yè)的具體情況進行,通過合理的識別、測試、計量和報告,以及有效的內控和審計,確保資產價值的公允反映,促進企業(yè)的健康運營。
減值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管理制度(范例)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管理制度
根據公司執(zhí)行的《企業(yè)會計準則》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適用范圍
公司在進行財務決算時,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及相關規(guī)定檢查公司的存貨、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等各項相關資產,遵循本制度規(guī)定,提取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準備包括:存貨跌價準備、應收款項等金融資產的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等非金融資產減值準備。
第二章 提取減值準備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規(guī)定提取資產減值準備:
1、公司負責項目管理的項目公司、負責相關資產的部門期末終了,應調查了解公司減值范圍內資產的情況及市場行情并書面報告計劃財務部。
2、計劃財務部依據該報告,按照本制度規(guī)定的減值準備提取原則和方法,確定各項資產是否需要提取減值準備。計劃財務部根據金融資產減值的判斷標準和計提方法,對應收款項計提減值準備。單項計提減值500 萬元以上(含500 萬元)的,按照本章第6 條程序執(zhí)行。
3、對須提取減值準備的事項,計劃財務部根據公司重大事項匯報制度書面報管理層審批。
4、管理層對批準提取減值準備的事項書面報告董事會并詳細說明損失估計及會計處理的具體方法、依據及數額;需要核銷相關項目的,管理層應向董事會提供具體核銷依據。
5、董事會根據管理層報告作出專門決議。
6、單次單項核銷和提取減值準備金額500 萬元以上(含500 萬元)的事項,須由董事會報告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報告內容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三章 信息披露原則
1、根據本制度提取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根據賬齡計提的的應收款項減值準備除外),均須報告董事會,董事會則應作出專門決議予以披露。
2、監(jiān)事會應切實履行監(jiān)督職能,對董事會的決議提出專門意見,形成決議予以披露;
3、按照提取準備程序規(guī)定金額在500 萬元以上,應報告股東大會審議批準,作出決議予以披露。
第四章 減值準備提取的原則和方法
公司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對減值范圍內的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對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fā)生的減值損失,確定減值準備,具體各項減值準備的提取原則和方法如下:
一、存貨
期末對各項庫存開發(fā)產品、開發(fā)在產品等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貨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提取或調整存貨跌價準備。
開發(fā)產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為執(zhí)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以合同價格為基礎計算,若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數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期末按照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與在同一地區(qū)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則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金融資產
期末對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以判斷是否有證據表明金融資產已由于一項或多項事件的發(fā)生而出現減值。
判斷金融資產發(fā)生減值的客觀證據包括以下各項:
(一)發(fā)行方或債務人發(fā)生嚴重財務困難;
(二)債務人違反了合同條款,如償付利息或本金發(fā)生違約或逾期等;
(三)債權人出于經濟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慮,對發(fā)生財務困難的債務人作出讓步;
(四)債務人很可能倒閉或進行其他財務重組;
(五)因發(fā)行方發(fā)生重大財務困難,該金融資產無法在活躍市場繼續(xù)交易;
(六)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發(fā)生嚴重或非暫時性下跌;
(七)其他表明金融資產發(fā)生減值的客觀證據。
對金融資產的減值分以下類別進行判斷:
1、應收款項
期末如果有客觀證據表明應收款項發(fā)生減值,則將其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期末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如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fā)生了減值的,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對于期末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采用與經單獨測試后未減值的應收款項(包括單項金額重大和不重大的應收款項)一起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期末余額的一定比例(可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已單項確認減值損失的應收款項,不再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根據以前年度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即賬齡組合)的實際損失率為基礎,結合現時情況確定以下應收款項組合壞賬準備計提的比例。
賬 齡 計提比例
一年以內(含一年) 5%
一年至二年(含二年) 10%
二年至三年(含三年) 20%
三年以上 40%
五年以上且回收可能性極小的款項 100%
2、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發(fā)生減值,按該金融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流量現值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期末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fā)生較大幅度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后,預期這種下降趨勢屬于非暫時性的,確認其減值,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一并轉出,確認減值損失。
三、長期股權投資
對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減值損失根據其賬面價值與按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進行確定。
其他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該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將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
四、固定資產等長期非金融資產
對于固定資產、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長期非金融資產,在期末判斷相關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fā)生減值的跡象。
因企業(yè)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進行減值測試。
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墒栈亟痤~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有跡象表明一項資產可能發(fā)生減值的,以單項資產為基礎估計其可收回金額。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
資產組的認定,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
第五章 風險和責任
公司的經營活動經常是在有風險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公司在日常經營中,要研究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盡可能的計量風險,提出風險應對措施以減少和化解風險。
本制度旨在提請經營班子審慎經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資產損失風險。公司也提請董事會、監(jiān)事會履行相關職責,使本公司更加規(guī)范經營,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第六章 附則
本制度經董事會通過后生效,原制度同時廢止。在執(zhí)行本制度過程中如遇國家相關財政法規(guī)規(guī)定有變動,以國家法規(guī)為準,屆時本制度再行修改和補充。
您還可以瀏覽以下相關推薦制度文章:
房地產財務管理制度
房地產費用及款項支付管理制度
某企業(yè)費用支出管理制度